2015年5月16日

parenthood之選擇


當了母親後,很少時間可以靜下來,腦袋有空間去盛載或有時間把突如其來的靈感寫下來,上載到網誌這裡,反而facebook那邊更新多一點。
隨著女兒生活習慣慢慢調節,準備9月入讀幼稚園,我個人的空間和時間相對地多一點,也可以寫寫寫了。

還記得初為人母之時,剛巧面書那邊熱熱的話題是「應否替孩子打防疫針」,這個題目簡直是和「中學生應否談戀愛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曾經有不少學生驚訝,作為一個香薰療癒及個人成長工作的人,居然替孩子打防。疫。針。!把菌和毒都打入孩子身體,多不該的決定呀~~~
首先,在打兩個月那支針之前,我是不知道防疫針不是法例規定要打,曾經因為這個無知被某人在FB上「串」我若果找到那個國家有這個規定,我必定要告訴他,讓他去「告」那個政府。當時我是覺得某人這番說話是很激進和冒犯的,所以我沒有跟他延續「討論」,因為我認為那已經超越討論的狀態。過了差不多兩年之後,我才從一個學生口中得知,原來當你向公立醫院登記懷孕,輪候待產時,醫院會有些什麼通知之類告訴你關於防疫針的資料等等。
那時我才仿然大悟!!opps~sorry,由始至終我沒有在公立登記及排期,我是太瞭解自己,我直接去了私家醫院「換取」我應有的服務質素,所以我無知。
後來我也認真的想過是否繼續替女兒打防疫針,但想到關於「生命藍圖」的概念,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,已經有一個基本的「生命根基」。她選擇了香港,選擇了媽媽在這方面的無知,而且打了這一系列針,她都只是輕輕的發燒打勝仗,會笑會玩會吃,也沒有什麼。有說那些禍害是隱藏的,我想講到禍害真的不及「令你內咎」,那些標榜什麼的衛道之士,言論之間總有一份讓你會怪責自己替孩子選錯的內咎。。。。離漫著。。。。
我用食老麥來總結,就是你明知老麥是垃圾食物,你會阻止孩子吃,但讀書後,孩子總會接觸到其他小朋友,而孩子世界裡從來沒有老麥,會被視為怪胎或落伍,甚至被歧視,孩子長大後甚至會吃更多。可能有人會覺得那孩子可以不和那些「不懂得既人」做朋友,若果能這樣想的,就不是「孩子」了。
這是父母把自己的價值,放在孩子身上,而沒有好好的權衡兩者之間的利弊,這也不就是反映上一代對我們的「方法」嗎-把自己認為好的給我們。而我們不也是曾經反抗過多少次,心中有多少的怨恨都是這樣而來嗎?
對於老麥,我採取了兩歲後才給她接觸薯條,由最初好鍾意吃,到最後吃幾條,這個變化來自於我帶她去吃好吃的薯條、真正的薯條,她吃得出分別,就會懂得選擇來吃。老麥的包、麥樂雞之類的,也間中給她淺嚐,我覺得也無不可,有些東西愈禁愈想,反而隨便選擇,就未必會要。我是這樣相信。

近年香港有很多playgroup或各式各樣的教育方法,有的我也覺得不錯,也有帶女兒去試試,但最後是否繼續,我是取決於她是否享受當中的過程,回家是否還念念不忘「上課」的日子。
BB yoga是我第一樣給她試的活動,那是基於我略看她的星盤,知道她需要和身體連結,懂得呼吸和平衡等等而決定的「投資」。由單對單到上一班的,差不多一年的時間,期間發現她的身體發展很好,喜歡唱歌跳舞和老師和同學有交流,所以一直繼續至最後原本的老師走了,換了質素不好的老師而沒有再去。近來發現女兒需要發洩能量,所以又再帶她去同一個老師的新地方上瑜伽,看到女兒很享受扮動物、跑跳笑的,回家還會跟我提起上課的點滴,這星期行路跑跑的也很穩定,那麼去上課的路程多遠我也繼續帶她去。

parenthood
養子方知父母恩
我覺得當父母是基於自己的經驗和知識,去扶助孩子成為自己。可以的話,對世界有一點貢獻,活出生命的一點價值。

近年多了香港人選擇「在家教育」,這個理念是好,但不適合我。即使我是24小時全職媽媽我也是會送女兒入主流幼稚園的。理由,只有一個:生命藍圖。
在選校的過程中,我已經篩選了,而我相信她選擇我當她媽媽時,也懂得這些篩選是必然會出現的,也是確保了她的路向和經歷。
就像我很想佢2歲便入學讀N班,但我只選一間學校,有就有無就無。最後N班候選無望,我們兩人便和她親蜜相處多一年,當中包括了她3歲還在喝奶還未戒片。生活習慣也是慢慢的調節。

而我最想分享的,是尊重孩子,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,也不等於適合孩子。教懂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,遠較為孩子選擇「最好」更重要,也更難。孩子最需要的是「安全感」,在生命的路途往前行,不論什麼時候回頭,也看到父母就在自己的背後。
多讓孩子嘗試不同的東西,不要因愛之名規限孩子。
parenthood不在於你付出了多少,把自己認為是禮物的都給孩子。

沒有留言: